(转自:矿业俱乐部)配资平台查询网站
关注我们 ]article_adlist-->在 “双碳” 目标的战略指引下,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矿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。从千米井下的智能开采到深海 6000 米的资源探索,从黄土高原的生态修复到数字孪生的虚拟矿山,中国矿业正以智能化与绿色化 “双轮” 驱动,重塑产业发展新图景。
三重挑战下的技术突围
安全隐患、效率瓶颈与生态压力,始终是悬在传统矿业头顶的 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,截至 2023 年底,我国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已突破 1800 个(较 2015 年的 3 个增长超 600 倍),这一跨越式发展印证了技术革新的紧迫性。以中国煤科天玛智控的无人化开采系统为例,在国家能源集团榆家梁煤矿,该系统构建起 “地面规划决策 - 装备自主运行 - 井下无人值守” 的智能模式,使生产效率提升 16.7%,同时将人员从高危环境中解放。
这套系统由三大核心构成:SAM 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(相当于 “智能大脑”,负责生产流程规划)、SAC 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(充当 “神经网络”,精准控制设备动作)和 SAP 智能集成供液系统(如同 “动力心脏”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)。2008 年,天玛智控自主研发的 SAC 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;2021 年 “揭榜挂帅” 项目更实现综采装备群 100% 协同作业,标志我国煤矿智能化技术跃居国际前列。
宁夏金凤煤矿则展现了物联网与大数据的创新应用。这座年设计产能 400 万吨的矿井,针对平均厚度不足 1.5 米的薄煤层,采用自动化开采与柔膜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,并借助 “切顶卸压自动成巷” 工艺,既攻克开采难题,又降低 30% 掘进成本、提升资源回收率。如今,调度室内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大屏即可实现采掘、运输全流程一键操控,彻底颠覆了传统矿业 “高风险、低效率” 的固有印象。
绿色矿山的政策实践与生态革新
2024 年 4 月,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》,明确要求:到 2028 年底,90% 的大型在产矿山、80% 的中型在产矿山需达到绿色矿山标准。这一政策 “硬约束” 推动矿业从 “先破坏后治理” 转向 “边开采边修复” 的可持续模式。
内蒙古鄂尔多斯成为绿色转型标杆。准能集团累计投入 28.81 亿元,完成 9.4 万亩土地复垦,矿区植被覆盖率从 25% 跃升至 80%,植物种类增至 240 余种。更具突破性的是,复垦区正转化为新兴经济载体:石圪图煤矿引入 “工矿企业 + 镇属国资 + 村集体合作社” 模式,发展中草药种植;昶旭煤矿布局万亩光伏项目,构建 “风、光、农、牧、林、草” 一体化生态产业。
曾为亚洲最大露天矿的平朔矿区同样成果显著。通过 30 多亿元生态投入,构建草灌乔立体修复体系,矿区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超 95%,吸引 200 余种植物、30 余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。这种 “开采 - 复垦 - 生态 - 产业” 的闭环模式,为全球矿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资源利用的极限突破与循环创新
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突破口。紫金矿业通过技术迭代,将水循环利用率从 2019 年的 91% 提升至 2023 年的 95%,达到全球领先水平。其在哥伦比亚武里蒂卡金矿投资 4400 万美元建设的水处理厂,采用三级反渗透技术(通过多层半透膜过滤,去除 99% 以上杂质),日处理能力 9600 吨,出水水质远超当地标准,有效保护考卡河生态。
亚洲最大钽铌锂露天矿 —— 江西宜春钽铌矿,创新采用尾矿水智能过滤与中水回用系统,使新水用量减少 37.3%,年节水 260 万吨(相当于 1300 个标准游泳池容量,每个标准泳池按 2000 立方米计算),节水率达 70%,年节省成本 320 万元。这种 “废水资源化” 模式,正成为矿业节水的主流方向。
从陆地到深海的全维度技术革命
陆地矿山加速智能化的同时,深海采矿技术也实现重大突破。2024 年,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牵头的湖南省科技专项研发出 6000 米级智能电驱深海采矿车,该装备可承受 600 个大气压(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 6 吨压力),全电驱系统不仅解决深海动力难题,更契合低碳开采趋势。
数字孪生技术则彻底重塑矿山管理模式。腾讯云的露天矿山解决方案,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(融合卫星遥感、无人机巡检与地面传感器数据),构建 1:1 虚拟矿山模型,实现地形监测、设备运维的实时仿真与智能预测,将传统高风险巡检转化为云端可视化管控,大幅提升安全与管理效能。
站在 “矿业 4.0” 的新起点,中国矿业正以智能化破解效率与安全困局,以绿色化回应生态可持续需求。从井下智能装备到深海探测神器,从复垦生态产业到数字孪生矿山,这场技术与生态的深度融合,不仅关乎行业转型,更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愿景。在创新与守护的双重驱动下,中国矿业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。
本文仅供个人学习交流,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整理,不保证完全准确。如需应用于实际场景,请先咨询专业人士。文中部分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]article_adlist-->【END】
]article_adlist-->恒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